羊城晚报: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向澳门医生抛绣球
每周一題●澳門醫生珠海試水
今年5月底,中央政府與港、澳特區簽署了CEPA7,12類法定注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均可到內地短期執業。珠海第二人民醫院拋出繡球,希望通過港澳醫生在珠海執業,把他們的患者帶過來,把好的服務模式帶進珠海。
澳門醫生陳志接了“繡球”。首個獲得內地執業醫師證書的陳志進入珠海兩個多月,也帶進了一串“?”︰澳門私人醫生可以帶自己的患者在珠海的醫院操刀做手術嗎?澳門醫生在內地執業如何收費?澳門患者在內地就診、手術,境外的保險公司能認賬嗎?
2003年,中央政府與港澳分別簽署了CEPA協議,允許香港醫療機構以合資合作方式在內地開設醫院、診所。2009年4月16日,衛生部出台了《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醫師獲得大陸醫師資格認定管理辦法》。今年5月底,三方又簽署了CEPA7,12類法定注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醫生、中醫、牙醫、藥劑師、護士、助產士、醫務化驗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技師、物理治療師和脊骨神經科醫生)均可到內地短期執業。CEPA7被認為獲得最大開放度的是醫療業。從明年1月起,港澳服務提供者可在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以獨資形式設立醫院,還可以在廣東省設立獨資、合資、合作療養院。
一道關閘之隔,看病價格懸殊
珠澳之間一道關閘之隔,看病的價格卻是天地之差。做一個CT,在珠海是400元,在澳門要1500-2000澳門元;安放一個心髒支架,在珠海約為3萬元,在澳門需要20萬澳門元。珠海第二人民醫院院長謝建軍認為,既然兩地的醫療費用有這麼大懸殊,就一定有需求。
珠海第二人民醫院位于珠海拱北,從澳門進入拱北口岸步行20分鐘即可到達。傳統上,第二人民醫院就是珠海接診澳門患者最多的醫院。謝建軍說︰“CEPA和衛生部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醫師獲得大陸醫師資格認定管理辦法》頒布後,港澳醫生到內地執業已無障礙。澳門有幾百家私人診所,相當于我們的社區醫院,與我們結成聯盟並非沒有可能。澳門私立醫院很昂貴,公立醫院排隊等候要很長時間。而在我們這里,上午照CT,下午就出結果。港澳的患者非常信賴他們的醫生,我們希望通過他們在珠海執業,能把他們的患者帶過來。”這只是謝建軍拋出這只繡球要達到的第一步戰略意圖,第二步就是通過雙方的合作,把港澳醫院一些好的服務模式、管理理念和國際商業醫療保險帶進珠海。再下一步就是實現雙向交流,讓珠海的醫生走出去。
澳門注冊西醫,大多無心北上
據了解,澳門注冊醫生的數量與50萬人口相比為超密集。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副會長方文達醫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近十年內地的醫學院為澳門培養了不少畢業生,因沒有崗位,他們大多轉入了旅游業。然而,澳門1000多名注冊西醫真為內地市場動心的並不多。
澳門筷子基一幢住宅樓二樓的一個套房就是劉冬妮醫生的私人診所,她十多年前從珠海移居澳門。她說,澳門的同業雖然也談論過,但真有心北上的不多。盡管曾在內地工作,但十多年來內地的醫療法規與制度已完全不同,很陌生;到內地執業花很多時間,可收入與澳門差一大截。她認為,一個人到內地執業是沒有用的,開診所需要一個好的團隊,從澳門帶一個團隊北上幾乎不可能。
梁醫生和她的同事倒是有心北上,但她對羊城晚報記者說,CEPA只是個框架,港澳醫生到內地執業還有許多細節需要解決,比如,港澳醫生如果按內地標準收費,連成本都收不回。
方文達醫生很關注CEPA,對于港澳醫生到內地執業琢磨了很久。他說︰“澳門公立醫院相當于內地副主任醫師級的醫生月收入8-9萬元,私家醫生看一次病的診金800-900元,高級醫生月收入20多萬元。而珠海一個副主任醫師看一次病的診金才14元,一根雪糕錢。方文達認為,澳門人口少,病種不多,平時面對更多的是常見病。醫療技術和水平不見得比內地更高,港澳醫界能夠輸入到內地的就是高水準的服務,這也是港澳醫界的核心競爭力。
“探水”珠海執業,合作尋求答案
澳門血液腫瘤專家陳志成為第一個在珠海執業的澳門醫生,今年6月4日起擔任珠海第二人民醫院的醫學顧問,每周坐診半天。7月初,兩名澳門私家醫生也隨之到第二人民醫院磋商。
陳志到珠海執業只能算是“探水”,因為他並沒有獨立執業。業內人士認為,在一串問號沒有解決前,港澳醫生很難在內地獨立執業。謝建軍和陳志都說,雙方的合作過程就是尋求答案的過程。
對于澳門醫界普遍不感興趣的“繡球”,陳志為什麼要接呢?陳志是澳門公立仁伯爵醫院血液腫瘤科醫生,同時也是英國的注冊執業醫生。他到珠海第二人民醫院任醫學顧問的消息傳播得很遠,佛山、順德、江門、中山都有患者找上門。
陳志的許多想法與謝建軍院長不謀而合,而他們的謀劃很可能給內地現行的醫療體制和模式帶來極大的震動。陳志說,香港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的大醫院都對私家醫生開放,私家醫生可以租用醫院的手術室、麻醉師和設備,為自己的病人做手術。珠海的醫院能否向澳門的私家醫生開放呢?謝建軍數出了這一模式的諸多好處︰醫院的人員、設備可以得到更高效運用;對于澳門的患者來說減輕了經濟負擔,雖然醫生收取的手術費與澳門相同,但麻醉、材料、藥物及其他配合人員的費用是珠海標準,這樣的模式各得其所。但是,這一模式立即帶來的新問題是︰發票怎麼開?澳門的社保或商業保險如何支付這樣的醫療費用?是否承認在珠海發生的醫療費用?
陳志對羊城晚報記者說,香港醫療是英國模式,澳門是葡萄牙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是與國際接軌的。他希望能把國外的先進模式帶進珠海。
珠海第二人民醫院正在把原在拱北蓮花路的舊址裝修成港澳醫生特診室,而陳志更希望與第二人民醫院合作一個符合國際潮流的腫瘤綜合治療中心,為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務。他說,按照內地醫院的流程,醫生接診後,如果這個病人需要輸血,就要自己去急診室,由急診醫生接手,開單輸血。需要化驗也要自己轉戰各科室。而他心目中的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應該是醫生、護士、化驗師、營養師、心理醫生圍著病人轉。謝建軍坦承,要走到這一步會帶出更多問號。羊城晚報記者林丹 (發自珠海)
期待港澳醫生帶來市場沖擊
是醫院科室圍著病人轉,還是患者被轉移到一個個科室?乍看起來只是個看病流程問題,根子上卻是個理念問題︰以誰為主?
陳志醫生進入了珠海,但還沒有吃到“螃蟹”。盡管如此,此事已經成為澳門醫生進入內地執業的一個標志。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端。珠海第二人民醫院和陳志想做的事,對珠澳兩地的平民百姓都有好處。對內地的患者而言,可以很有尊嚴地享受就醫方面的國際化服務;或許不用緊繃著神經,時刻提防著醫生有沒有濫用藥物,有沒有開大處方;不用琢磨要不要給紅包。澳門的方文達醫生認為︰“港澳醫生治療疑難雜癥的技術水平不一定比內地醫生高,可帶給內地醫療市場的就是服務,這也是港澳的優勢。”陳醫生雖然沒有在珠海開診所,但已有許多珠三角的患者慕名而奔珠海第二人民醫院。一位珠海的同行對記者說︰“陳醫生的頭餃不是虛的,他為患者帶來了許多新的診療方法。”很多習慣了內地醫生“望、聞、問、切”之後就悶頭開化驗單、開處方的患者,對陳--志的耐心解釋印象深刻。
澳門平民患者最糾結的是太少的選擇︰去私家醫院太貴,去不起;去公立醫院人太多,等不起。珠澳在醫療上的合作至少可以為澳門的患者提供第三個選擇︰既可享受私人醫生的服務,不用排長隊等候,又無需花太多的錢。記者的一個澳門朋友說,澳門許多機構的職工醫療費用是包干的,省下來就是自己的。如果澳門的醫生到珠海開診更便宜,當然去珠海看病有著數。
港澳醫生進內地執業更深層的影響或許是對中國現行醫療體制和醫療服務觀念的沖擊,這種沖擊會不會像當年“三來一補”、“三資企業”給中國市場經濟帶來的深刻影響一樣呢?(林 丹)
羊城晚报 报道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